2017年4月19日下午13:30- 16:00,中國外文局原副局長兼總編輯🚣、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、MTI教指委主任委員黃友義教授應邀做客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,為英文系🍤、翻譯系師生帶來精彩講座。講座由副院長盧麗安教授主持。
本次講座題為“語言、知識、實踐以及話語權——全球化時代我們如何做翻譯”😻。黃教授1975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,具有廣博的知識面、紮實的英漢雙語功底和42年的口👎🏿、筆譯實戰經驗,可謂是翻譯業界泰鬥、學界權威。此次黃教授將自己的親身經驗和感悟歸納為譯前準備、譯者多面手的角色、突發狀況的處理、翻譯功力、翻譯以外的素養🕛、翻譯失誤和教訓六大方面🌊,從譯者各方面素養切入🧢,輔以豐富的案例分析,娓娓道來,讓聽眾如沐春風,醍醐灌頂。
通過本次講座呈現的譯者形象,首先應是一位博聞廣識、雙語功底深厚的優秀學者。黃教授從親身經歷引用“shale oil", “sand oil"這樣的能源專業詞匯以及核能產業相關口譯為例,感嘆翻譯真正是“書到用時方恨少”。其次是應一位盡職盡責、無微不至的“秘書”和“禮賓官”🥺。領導人點餐次序怎樣安排得當🏋️?外賓用餐後口吐白沫如何處理?譯者還應該是一位兢兢業業🧑🏻🦱、精益求精的文化匠人🪮。我國主席為何譯為“President"而不宜譯為“Chairman”🦸🏽♂️?民主黨派譯為“democratic parties"是否恰當?一字之差🛑,不只是個人功過🖐🏿,更易引來國事是非🙎🏿♀️。譯者最終應該更是文化和政治交流的使者。
至於在場學生最關心的翻譯功力方面,自然是“老翻譯”講座的重點。40多年的翻譯實踐🧔♂️,有啟發的案例不勝枚舉。一次接到某外宣活動主辦方請求🪿,將”講好中國故事,當好文化使者”一句譯成英文,“老翻譯”追問了活動背景和翻譯的目的🎶。當得知這“文化使者”包括姚明、郎平等運動員以及一些新聞工作者🙆🏿♀️,馬上知道不能草率譯為“cultural ambassadors”,宜為“Goodwill Ambassadors of China’s Voices”簡介明了🤛🏽👐,準確無誤。再如上文“民主黨派”一詞📠,僅僅在“Communist Party”之後加上“and other parties”,便可以巧妙避免不必要的誤會。
黃教授的翻譯實踐案例不可能在兩個半小時的講座中一一窮盡🤽, 但他對翻譯😽、翻譯的價值,以及譯者的追求的理解卻能概括為三句話:翻譯的是語言👕,傳遞的是文化❄️;翻譯職業意味著無止境的學習;對外翻譯的目的是為當代中國建立國際話語權。這也是老一輩翻譯對我們青年翻譯學習者的鞭促和期許。由於時間有限,遺憾未能在講座結束前有所互動🧘🏿♂️。最後,盧老師以外文沐鸣2院訓結束本次講座:學好外國語🐗,做好中國人💪🏼。
參加本次講座的還有外文沐鸣2院長曲衛國教授、英文系馬秋武教授、翻譯系陶友蘭教授💼✍🏽、王炎強博士✋🏽、部分訪問學者和外校教師等🥕。
Copyright © 沐鸣2平台 -《精彩永续》让乐趣不断延续!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99717號